一、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由此引发的一个社会和卫生问题。



二、压力性尿失禁和什么因素有关?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病率逐渐增长,高发年龄为45-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肌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减退,而使尿道及膀胱三角区黏膜下静脉变细,血液供应减少和黏膜上皮退化,尿道和膀胱的浅层上皮组织张力减退,尿道及周围盆底肌肉萎缩,因而尿失禁。绝经前发病往往由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致尿道膀胱颈部肌肉及筋膜萎缩而尿失禁。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的进展。

2.妊娠与阴道分娩   

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妊娠和分娩过程中,胎先露对盆底肌肉过度压迫,使用胎头吸引器和臀位牵引等阴道手术分娩,产后腹压增高等均可造成盆底组织松弛。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行。年龄过大生育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尿失禁,行剖宫产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更大,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催产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

3.尿道、阴道手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宫颈癌根治术、尿道憩室切除术等均可破坏尿道膀胱正常解剖支持。

4.盆腔脏器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二者常伴随存在。盆腔脏器脱垂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5.盆腔肿物 

当盆腔内有巨大肿物,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时致腹压增加,膀胱尿道交接处位置降低而尿失禁。

6.肥胖

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率显著增高,许多文献报道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患者的体重指数的增高有关。

7.种族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先天性膀胱尿道周围组织支持不足或神经支配不健全,为青年女性及未产妇的发病原因。

8.周期性压力性尿失禁  

在月经后半期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更明显,可能与黄体酮使尿道松弛有关。


三、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

1.盆底肌肉力量训练



2. 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


3.盆底电磁刺激法

(1)通过体内、外刺激治疗;

(2)体内刺激为刺激骶神经根,体外刺激为置于阴道和肛门内作用会阴部组织,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提高尿道关闭压来改善控尿能力。

(3)每次20分钟,1周2次,6周1个疗程。


4.膀胱训练

(1)指导病人记录每日饮水和排尿情况,填写膀胱功能训练表。

(2)有意识延长排尿间隔,最后达到2.5-3小时排尿1次,使病人学会通过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

(3) 要求病人无精神障碍。

(4) 对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尿失禁的混合性尿失禁有一定疗效。 


5.佩戴止尿器

(1)硅橡胶材料制成,形状像帽子。中间有一负压吸引头将尿道外口黏膜和远端尿道吸入并使之对合,同时对尿道远端组织起稳定及支托作用。

(2)对年轻患者会阴肌肉张力有恢复作用。

(3)有内、外置止尿器,易引发尿路感染。


6.尿道周围填充物注射(适用于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

(1)膀胱颈处通过轻度阻塞尿道、提高尿道阻力来达到控尿目的。

(2)填充物有胶原、自体脂肪和特福隆等。 

(3)注射操作简便,但价格较高。 

(4)治愈率为48%-76%,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7.药物治疗

(1)交感神经a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商品名管通)

(2)雌激素替代 (HRT):对象为绝经后妇女。单用缓解10%-30%USI症状,并减轻尿急、尿频等泌尿道症状。


8.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

(2)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3)伴有碰墙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者,应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

  如有上述情况者,建议前往正规医疗单位进行就诊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