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检查中还有排尿日记、尿液常规检查以及残余尿测定等方式。
1、排尿日记(voiding diary or bladder diary)
排尿日记(表6-1)是评估尿失禁病人状况的重要工具。排尿日记是患者保存数天的排尿记录。患者在指导下将每次排尿时间记录在图表上并测量尿量,并将尿失禁时间及与漏尿相关的特殊活动记录下来。还可以指导病人记录液体摄入量。
排尿日记提供了正规尿动力学检查所不能提供的有关膀胱功能的重要信息:24小时尿量、每天排尿的总次数、夜尿次数,平均排尿量及膀胱功能容量(日常生活中最大排尿量)。这些信息使医生能够用客观数据确定患者尿频的主诉及问题是否是尿量过多(或少)。日记还用于计算夜间产生尿量与日间尿量之比。夜间尿量的计算是将女性晚上入睡后的尿量及早上清醒后的第一次尿量相加。有时老年女性尿量产生发生显著偏移,尿量的一半以上是在睡眠时间产生的。在排尿日记上证实这一现象可指导进一步治疗。
表6-1 排尿日记示例
更换尿垫数量 1
使用尿垫种类 大尿垫
分析结果:白天排尿7次。病人有夜尿症(睡眠时起床两次排尿)和夜尿增多(夜间尿量占24小时尿量比例增加;注意夜尿量不包括睡前的最后一次排尿但包括早晨的第一次排尿)。她有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与傍晚摄入液体、咖啡因、酒精较多,夜间排尿量较大有关。
排尿日记记录中的注意事项
尿急,尿频或夜尿,甚至尿失禁等症状在就诊时往往难以得到详细正确的描述,可能会影响医生处方的准确性。正确记录排尿日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保证您填写的准确性,需要您了解以下几个名词的含义:
① 尿急:是一种强烈的想排尿的感觉。(就象您想排尿,但又找不到厕所,在憋尿时所产生的感觉一样。)
② 夜尿:是指您入睡以后,被排尿感催醒后的排尿。发生一次,记录一次。
③ 尿频:排尿次数过于频繁。
④ 漏尿:就是尿失禁,指尿液未经控制,漏出体外。
如果对以上名词仍不清楚,请咨询医生。填写格式请参照下表为您提供的日记填写范例,一般要求连续记录3天。注:饮水类型如不要求,可不记录。
2、尿液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是为了排除感染、血尿和代谢异常。如果显微镜检查和培养证实存在尿路感染,需要观察尿失禁症状是否因尿路感染的治愈而得以改善。有时单纯的尿路感染会引起或加重尿失禁。然而,某些妇女,尤其是老年女性会出现没有任何症状的无症状菌尿;因此,如果对没有典型尿路感染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急、尿频)的菌尿妇女进行试验治疗不能改善尿失禁症状,那么进一步的抗炎治疗常常无效。
如果同时存在血尿和菌尿,应在治愈菌尿后重复尿液检查。仅是血尿而无菌尿时应进一步检查除外肾脏或膀胱肿瘤;根据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查及检查范围。如果怀疑有恶性肿瘤,要由外科医生做膀胱活检。
3、残余尿测定
膀胱排空不全可引起尿失禁。排空后残余尿大的病人由于剩余尿液占据膀胱体积,膀胱的功能储尿容量下降。膀胱是通过频繁、近乎完全的排空防止感染的,因此不流动的残余尿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
大量残余尿通过两种方式引起尿失禁。在一些病人中,膀胱过度充盈,增加的腹压迫使尿液通过尿道括约肌,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在另一些病人中,膀胱过度充盈引起逼尿肌不可抑制的收缩,引起尿失禁。如果两种情况可同时存在,问题会更加复杂。
测定残余尿可评价膀胱的收缩能力及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大量残余尿显示膀胱收缩力下降而非出口梗阻。无残余尿提示膀胱排空功能正常,但不能排除尿失禁的存在。
残余尿可通过直接插管或超声测定。虽然超声在临床上测定残余尿比较准确,但其标准差仍可达15%-20%。因此,医生们还可通过插管测定。应在排尿10分钟内进行检查以避免人为数值升高。一般认为残余尿小于50ml正常、大于200ml不正常。至于中间数值却有很多争议。由于很多女性在初次就诊时往往焦虑、不能正常排尿,可以在下次就诊时测定残余尿,之后再进行其它检查。在神经系统正常、无盆腔器官脱垂、无排尿功能异常的妇女中评价膀胱排空能力的意义还不明确。
朱兰,女,1964年生,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秘书。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副组长兼秘书。妇产科核心期刊《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及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基金特聘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妇产科工作二十余年,1989年就职于协和医院妇产科,师从协和老一辈知名专家。妇产科知识全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治。1997年-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妇科肿瘤实验室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学习。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主修妇科泌尿和盆底重建及妇科内镜,掌握了该领域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回国后逐渐开展工作,并在全国推动和引领该领域发展。实践中勇于创新,创立了符合亚洲人种解剖特点、经济有效的盆底重建新术式:坐骨棘筋膜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后者被称为“协和术式”,在全国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疗效及远期预后与国外全盆底手术相近,直接节省医疗经费数千万元。 主持并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及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行业专项基金等课题4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SCI论著30余篇,主编全国第一本《女性盆底学》专著,主编主译10余本妇产科专著。获201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部级奖项4项(排名第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8);第二届全国妇产科中青年论文一等奖及全国中青年医药论坛二等奖。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