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痛是一个笼统的涵盖很多特殊病因的术语,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可以引起盆腹腔多种器官功能异常、影响患者社会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的疾病表现形式。据相关文献报道,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10%至40%为慢性盆腔痛患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慢性盆腔痛的发病率其实还是很高的。一项流行病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地区的慢性盆腔痛发病率高达19.2%。然而女性对于盆腔痛的了解有多少呢?是否曾去过正规专业医院做过全面检查?
何为慢性盆腔痛?
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慢性盆腔痛是指骨盆及骨盆周围组织器官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疼痛,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或者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综合征。广义的慢性盆腔痛还包含了性交痛。疼痛可能随月经周期发生,也可能不定期发生,疼痛程度可从轻度困扰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日常生活。
由于很多原因可能影响骨盆区,所以不同个体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下腹部或骨盆腔、后背部轻度至重度疼痛,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症状,常伴有阴道不适,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周期疼痛、性交过程疼痛、排尿疼痛。另外,慢性疼痛还可导致抑郁症。
盆腔痛因何而起?
其实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慢性盆腔痛,如妇科良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偏头痛、神经纤维瘤、心理因素等等。最常引起慢性盆腔痛的情况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间质性膀胱炎、肠易激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此外还有无明显器质病变的慢性盆腔痛。
一般而言,确定慢性盆腔痛的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骼肌肉检查,必要时有中枢神经系统检查、盆腔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或阴拭子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影像学检查以及腹腔镜检查(选择性)。
及早治疗收效好
以肌筋膜治疗为代表的物理治疗可恢复盆底神经肌肉组织和关节的功能,恢复力量和协调性,降低神经系统激惹性,恢复功能,是腹壁、盆底或下背部疼痛的肌筋膜痛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盆底肌表面肌电(SEMG)检测为盆底肌功能的评价和治疗提供了一种量化的客观方法,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盆底肌肉功能异常,为慢性疼痛的治疗和恢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笔者最近接诊一位患者,在她的查体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器质性表现,但她盆腔疼痛评分却高达9分(10分是最高疼痛评分),唯一的发现是Glazer盆底肌力评估发现她盆底肌过度痉挛。在接受了一个疗程的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后,她的疼痛评分下降到2分。目前,肌筋膜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法已经使数十名患者从中获益。此外,慢性盆腔痛还可以采用药物辅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治疗慢性盆腔痛减轻疼痛的一线药物,痛经及疼痛在黄体或月经期加重的任何患者,可给予激素类制剂抑制排卵或者月经,激素治疗包括避孕药、孕激素、GnRH-a治疗。最后是手术治疗,诊断性腹腔镜手术是评估慢性非周期性疼痛的常规方法,但只有在排除其他非妇科的躯体或内脏病因引起的疼痛后才能做腹腔镜手术。对没有明显病变的患者以及有病变但病变在疼痛产生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明确的患者,通常选用综合治疗方案。
慢性盆腔痛属于一种慢性病,影响着女性朋友的工作、生活,所以大家平时不可大意,应该常体检,早发现,养成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健康观念。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怀疑有此类疾病时,应尽早去妇科进行相关检查治疗。
名医档案
高国兰,航空总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成功完成亚洲首例“渐冻人”孕妇剖宫产手术和著名前体操运动员桑兰剖宫产手术。开设国内首家妇科尿失禁专病门诊,对于各类盆底疾病的诊治见解独到。
专业擅长:妇产科各种常见病、疑难杂症和妇科肿瘤的诊治。
本文刊自:《中国电视报》
养生健身版 名医讲堂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