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盆底文献速递丨第29期:评估微创髂耻韧带固定术+单切口吊带治疗效果、比较女性脱垂患者基于MRI的盆底支持结构测量

国妇婴盆底科 盆底医学在线
2023年04月12日 09:33


为紧跟国际学术动态,促进盆底诊疗经验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大妇科盆底科团队将每周的文献学习内容整理成文,在妇产科在线开设“盆底文献速递”专栏,涵盖国内外盆底领域的最新重要文献和会议动态,与各位盆底学同仁一起学习讨论,共同提高进步。



本期文献导读

  • 微创髂耻韧带固定术+单切口吊带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伴显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年轻及老年女性脱垂患者间基于MRI的盆底支持结构测量比较


本周为大家带来两篇文献,第一篇是回顾性研究,比较了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单切口尿道中段吊带植入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治疗POP合并SUI的短期疗效。第二篇采用MRI手段比较年轻与老年POP患者II、III水平盆底结构测量结果。


编译:初磊

审校:王军


01


文献1


微创髂耻韧带固定术+单切口吊带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伴显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ctopexy with concomitant I-stop-mini sling for women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over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hao WT, et al.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23 Mar 27.


目的


比较微创髂耻韧带固定术+单切口吊带(MPI)与微创骶骨固定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MSO)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POP-QIII级及以上且伴有显性SUI的女性。将网片固定于子宫颈或阴道穹隆及双侧髂耻韧带,并且同时行单切口尿道中段悬吊的患者纳入MPI组,行阴道顶端骶骨固定+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患者纳入MSO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POP-Q分期、患者报告的排尿和脱垂结局(UDI-6、ICIQ-SF和POPDI-6)、1小时尿垫试验和性生活质量(PISQ)。次要结局包括手术数据和不良事件。


结果


根据主要结局,MPI的疗效与MSO相似。与MSO相比,MPI手术时间更短(133.4±30.6 分钟 vs. 199.3±20.9 分钟,P=0.001),腹痛(0%  vs. 20%,P=0.02)和腹股沟区疼痛(8% vs. 40%,P=0.01)发生率更低。

结论


MPI的疗效与MSO相似,但手术时间更短,腹部和腹股沟疼痛的发生率更低。


主任点评


微创髂耻韧带固定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新术式,主要适应于中盆腔及第一水平缺陷为主,同时能纠正前盆腔缺陷。该篇文献比较了其与纠正中盆腔缺陷金标准术式—微创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结局,两者治疗效果无差异,且术后相关并发症相对减少,主要是该手术比较易于操作,易推广。本院近年来开展的病例疗效和该篇文献报道相似,但由于该术式开展时间比较短,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02


文献2


年轻及老年女性脱垂患者间基于MRI的盆底支持结构测量比较
A comparison of MRI-based pelvic floor support measures between young and old women with prolapse 
Duarte Thibault M, et al. Int Urogynecol J. 2023 Mar 27. 


目的


1)检验以下假设:年轻(≤45岁)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肛提肌(LAM)缺损发生率高于老年女性(≥70岁)脱垂患者;

2)比较年轻和老年女性脱垂患者以及年龄匹配的对照组之间的II/III水平测量值,以评估在疾病过程中与年龄相关的机制差异。


方法


分析检查了四组经产妇:年轻脱垂组(YPOP,n=17),老年脱垂组(OPOP,n=17),青年对照组(YC,n=15),老年对照组(OC,n=13)。脱垂定义为任何腔室达到或者超过处女膜伴有阴道膨出症状。临床检查时测量生殖裂孔(GH)。分别在静息和用力屏气状态下进行MRI检查,测量LAM缺损范围和II/III水平的测量值(UGH:泌尿生殖裂孔,LA:肛提肌面积和顶端位置),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肛提板形态。


结果


42%的年轻脱垂组和47%的老年脱垂组(P>0.99)有严重的LAM缺陷。静息时生殖裂孔在老年脱垂组比年轻脱垂组大1.5 cm(P<0.001),老年脱垂组比老年对照组大2 cm(P<0.001)。无论脱垂状态如何,MRI上的静息态LA和静息态UGH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轻脱垂组ΔLA(P=0.04),ΔUGH(P=0.03)及Δ顶端(P=0.01)均大于老年脱垂组。老年脱垂组(vs. 年轻脱垂组,P=0.02)、老年对照组(vs. 年轻对照组,P=0.004)的静息态LP形状更偏向背侧。

  

结论


年轻女性脱垂不能完全由较高的LAM缺陷患病率来解释。无论脱垂情况如何,生殖裂孔大小和其他II/III水平盆底支持结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差。


主任点评


该篇文献从医学影像学探索性地比较性了年轻和年老脱垂患者的脱垂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生殖裂孔及盆底支持结构而变差,这和临床上年轻脱垂患者以子宫脱垂或宫颈延长为主的临床现象比较吻合,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和生化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专家简介



图片

王军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学不孕不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市局级课题五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诊疗特长:擅长子宫脱垂、阴道脱垂及女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




图片

初磊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方向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上海市卫健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参编《实用妇产科学》等专著。
诊疗特长: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本栏目在“中福会国妇婴盆底专业版”同步更新。


图片

女性盆底网

 微信公众号 
zgnxpdw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共享

盆底文献速递 · 目录
上一篇盆底文献速递丨第28期:强化盆底肌训练治疗尿失禁的可行性、磁刺激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是否有效下一篇盆底文献速递丨第30期:全网片切除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结局、脱垂手术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盆底医学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